-
世界肥胖聯合會預測,到2035年世界上51%的人將超重,四分之一的人將會肥胖。兒童群體和低收入國家人群的肥胖率上升尤為迅速。該報告使用體重指數(BMI)作為衡量超重和肥胖的評估標準。
-
3月1日,中國氣象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表示,預計3月份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主要有3次。3月除云南南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
據報道,前白宮醫生、共和黨眾議員羅尼·杰克遜日前對美國總統拜登的精神健康狀況表示懷疑,稱其精神狀態不斷下滑,會給整個國家帶來威脅,并表示:“他正在將我們一步步拖入全面戰爭,這會讓人喪命的。”
-
近一段時間,晝夜溫差較大,是流感、諾如病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專家提醒,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較多,做好相關工作仍可以有效地預防。
-
北京季節性流感疫情活動強度近期呈現上升趨勢,一些學校、托育機構出現由甲流病毒感染引起的集中發熱情況。對此,有專家表示,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服用奧司他韋預防或治療甲流須遵醫囑,勿自行服用。
-
二月中旬以來,全國各地迎來了開學高峰期,中國疾控中心日前發布水痘及諾如病毒胃腸炎健康提示,開學季,水痘和諾如病毒胃腸炎進入高發期,需加強健康管理、注意科學預防。
-
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可持續跟蹤人們使用語音的次數,在聲音疲勞和潛在傷害出現之前發出警示,這是首款針對聲音疲勞的可穿戴設備。相關論文將發表在最新《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2月21日,研究人員宣布,一名來自德國的53歲男子在接受干細胞移植后,其體內的HIV已被清除。據悉,他是第5個接受該手術后被治愈的患者。這一消息是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研究結果。
-
俄亥俄州列車脫軌事件以來,很多人密切關注著該事件,而官方也一直強調空氣水質安全,但今日有視頻曝出當地居民回家十分鐘后,當晚自己便嘴唇變色,臉上起了鮮紅斑塊。居民表示“居住在充滿毒氣的環境中,似乎沒有人真的在乎我們。”
-
據報道,當地時間2月16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正在準備將新型冠狀病毒的名稱更改為“冠狀病毒2019”。通過更改名稱,刪除名稱前面“新型”二字,以減輕這一病毒的特殊性,促進社會向正常生活的回歸。網友對此產生質疑,此舉是否經過世衛組織允許?
-
近日,赤道幾內亞國內首次爆發馬爾堡出血熱,已經確認9例死亡病例,另有16人被隔離。14日,在已因病毒而限制邊境交流的鄰國喀麥隆也報告發現了2例疑似病例。令人擔憂的是,喀麥隆最新發現的2個病例都沒有旅行史,這表明兩國可能正在發生未觀察到的本地傳播。
-
根據世衛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最新發布的數據,乳腺癌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在我國,每年新發乳腺癌病例約為42萬例,發病主要人群年齡段在45—55歲。
-
2月1日,澳大利亞當地政府表示,此前被發現遺失的微型輻射膠囊已找到。當地政府和居民都松了一口氣。據澳大利亞的相關媒體公司1月30日報道,澳大利亞一枚小型的放射性膠囊已經丟失超過5天,當地政府正在大范圍搜尋。
-
春節假期已經過半,這一兩天全國各地明顯感覺天氣變冷很多,北方多地迎來大雪,南方降雪雖不多,氣溫卻比前兩天低。新一輪寒潮即將來襲,南北方都將迎來春節假期的最冷時段,不少城市氣溫將創入冬以來的新低。
-
近日,一位網友在火鍋店菜品中發現藍環章魚 ,引起公眾關注。1月17日,一位深圳的網友稱,家人前幾天在山姆福田店買的一盒冷凍小章魚中發現有一只藍環章魚。官方表示:會進行核實。
-
冬春季節溫度普遍較低,除了“圍爐煮茶”,在室內吃火鍋、燒烤、取暖,緊閉門窗用燃氣做飯,停車閉窗吹空調等,都可能導致一氧化碳中毒。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6000多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
據報道,近年來,海外社交平臺上掀起了一股“刮痧”熱,不少國外美妝博主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刮痧教程、刮痧療效,當然,也少不了介紹用來刮痧的工具,這引發了大批量網友的跟風。
-
1月9日,三九正式開啟,但我國大部地區卻是溫暖開場,尤其江淮及其以南大部地區的最高氣溫紛紛突破20℃,暖如春日,多地氣溫打破常年同期最高紀錄。不過,一股強冷空氣已經在路上,冷暖大逆轉即將開啟。
-
繼咳嗽、失眠、腦霧等“新冠后遺癥”后,脫發也在榜單上占據了一席之地。不少“陽康”們正在經歷著掉頭發的苦惱,好多網友吐槽說“本不富裕的腦袋頂更是雪上加霜”。
-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大學林肯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有些生物會把“病毒”作為“食物”。他們研究后發現,兩種浮游生物——“Halteria”和“Paramecium”可以主動食用病毒并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