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男子每天喝30斤水去50次廁所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究竟是怎么回事?河南鄭州,李先生2個月前突然劇烈口渴,不喝水就會頭暈、惡心,甚至意識不清,感覺跟自殺差不多。每天起碼要喝15升約30斤水,連喝茶都是用盆來接,夜里無數遍被渴醒、被尿憋醒,折磨得快崩潰。就醫后被診斷為尿崩癥,磁共振顯示腦部垂體柄增粗,出現了病變。通過藥物治療,李先生目前已經控制住了病情,可以睡個安穩覺。
尿崩癥是一種由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腎臟對激素不敏感引起的臨床綜合癥。其主要表現為煩渴、多飲、多尿,尿比重低,尿滲透壓異常,嚴重者可能伴隨電解質紊亂和視力下降。這種病癥可以分為中樞性尿崩癥和腎性尿崩癥,根據病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在診斷尿崩癥時,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病史、尿量、尿比重和滲透壓來確定是否患有該病,并進一步確定發病部位和病因。盡管尿崩癥的治療相對復雜,但通過科學的診斷和藥物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尿崩癥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尿崩癥患者主要臨床表現有:煩渴、多飲、多尿,起病常較急。呈持續低比重尿,尿比重小于1.006。多數患者除因飲水、小便次數多影響生活質量外,可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嚴重者可有電解質紊亂、視力下降,部分患者體型偏瘦。此外,根據抗利尿激素缺乏程度DI可分為“完全性尿崩”和“部分性尿崩”,臨床表現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