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端午佳節的到來,一場融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新中式”旅游熱潮席卷全國。從福建泉州的簪花之美,到河南開封的非遺市集,再到廣東佛山的激昂賽龍舟,各地的民俗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節日生活,更為假日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4年端午節假期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高達63761.6萬人次,日均超過2億人次,出行熱情高漲。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人們對傳統佳節的重視,也彰顯了“新中式”旅游與“國潮熱”的廣泛吸引力。
端午節期間,各地紛紛舉辦形式多樣的民俗文化活動,如湖北宜昌的“國潮端午”盛宴、福建的采茶文化、云南的非遺扎染等,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通過與現代元素的融合,打造出獨特的“新中式”消費熱點。
除了傳統的民俗活動外,一些富有節日特色的文創產品也在市場上走俏。例如,今年市場上興起的艾草花束,將艾草與菖蒲葉、香囊、玩偶等裝飾搭配在一起,搖身一變成為時尚的新花束,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這種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創新方式,不僅為節日增添了更多儀式感,也展現了“國潮”文化的獨特魅力。
從漢服到“新中式”服裝,從文博到古鎮,帶有中國風元素的旅游產品和目的地頻頻“出圈”,年輕人對“國潮”的認可正逐步成為引領社會審美的“風向標”。據《2024年中國國潮經濟發展狀況及消費行為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國潮經濟市場規模達到20517.4億元,同比增長9.44%,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潮”將中國文化符號、中華美學精神、傳統技藝、制造業與文化產業等結合在一起,其流行是愛國情感和文化歸屬感的表現。這一觀點深刻揭示了“國潮”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也為我們理解和把握當前的文化消費趨勢提供了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