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驢肉亂象在中國部分地區頻發,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牟取暴利,竟然用豬肉、馬肉等廉價肉類冒充驢肉銷售。在河北任丘市長豐鎮等地,就發現了大量的假驢肉制作窩點。這些窩點采用豬肉制作火燒,用馬肉冒充切盤驢肉,因為馬肉的顏色和口感與驢肉較為相似,難以被普通消費者識別。
這些制假窩點的生產環境十分惡劣,衛生狀況堪憂,食品安全風險巨大。為了讓假驢肉看起來更像真驢肉,商家甚至不惜違規添加過量的亞硝酸鈉等食品添加劑,導致假驢肉中亞硝酸鈉殘留量嚴重超標,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制假行為往往以家族為單位,形成網絡化運營模式,涉及生豬供應、加工、物流、銷售等多個環節,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黑色產業鏈。為了應對官方檢查,一些商家甚至備有少量真驢肉以應付抽查。
食品添加劑在合理范圍內使用,本是改善食品品質、延長保質期、提升食品感官吸引力的有效手段。然而,當這些添加劑被濫用、超標使用時,就會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應盡量選擇無添加或添加劑合規的產品,警惕食品添加劑超標的風險。
針對這一亂象,相關部門已經加大了查處和曝光力度,呼吁消費者在購買驢肉產品時,務必選擇正規渠道,并加強市場監管和食品安全教育。只有嚴厲打擊此類危害公眾健康的食品安全犯罪行為,才能確保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