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江豚,作為我們國家特有的一級保護動物,一直以來都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9月3日,江西九江永修縣鄱陽湖北岸發現一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江豚死亡。
一段網上視頻顯示,一只死亡的長江江豚躺在湖灘上,頭部附近有一灘暗紅色的液體,疑似血跡,附近還有一些死魚。
據視頻發布者介紹,9月3日,一位露營驢友在永修縣鄱陽湖北岸發現了這只死亡的江豚,旁邊有許多死魚和干尸。這是今年鄱陽湖水系死亡的第7頭江豚。視頻發布者還稱,鄱陽湖枯水期,水生動物的生存空間明顯被壓縮,受到極大破壞。
9月5日,視頻發布者王先生稱,關于江豚死亡的信息來自江西省科學院的一位專家和一位露營的朋友。
王老師提到的江西省科學院專家稱,死去的江豚是9月3日晚被驢友發現的。4日上午,驢友拍了一些照片和視頻,隨后江豚尸體被江西省農業部門運走。
從江西當局了解到,死亡的江豚是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它沒有外傷。現在已經被凍結了。專家將對其進行解剖分析,以確定死因。雖然不能確定江豚的死亡與鄱陽湖干旱有關,但干旱對江豚的負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今年以來,鄱陽湖已有數頭江豚死亡,既有自然原因,也有非自然原因。擱淺是最常見的非自然死亡原因,目前尚未發現人為造成的江豚死亡。
據權威人士透露,自鄱陽湖發生干旱以來,當地江豚保護部門已采取一些措施來克服干旱對江豚的不利影響,如向相關市縣發布江豚擱淺水域敏感地圖,增加小魚補充江豚餌料資源,加大對露營者和垂釣者的宣傳和保護力度。
資料顯示:通常棲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單獨活動,有時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過87頭在一起的記錄。長江江豚性情活潑,常在水中上游下竄,食物包括青鱗魚、玉筋魚、鰻魚、鱸魚、鱭魚、大銀魚等魚類和蝦、烏賊等。分布在長江中下游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干流為主。
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約為1012頭,其中鄱陽湖457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