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相關新聞報道,近日,有多人帶著“清道夫”魚在廣西百色市澄碧湖水庫放生,此事引起了社會關注。目前,百色市公安部門已介入調查,案件正在處理當中。
據了解,有網友爆料稱,有數人帶著“清道夫”到百色澄碧湖水庫投放。根據網傳視頻顯示來看,有人乘船在水中放生數條“清道夫”,邊放生邊說“見者都有福氣”。而一張熱傳的朋友圈截圖上,疑似其中一名放生者表示:“今天在菜市場被人騙了,說這個漂亮放生最好。”其又表示,在民警和漁政提醒之后,內心感到無比慚愧,“以此為戒,也希望大家永遠不要放巴西龜、清道夫等一些外來物種危害自然環境。”
?
看到這里,可能有些人并不太了解清道夫,那么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清道夫,學名為豹紋脂身鲇,屬于入侵物種。它是甲鯰科下口鯰亞科的多輻翼甲鯰Pterygoplichthys multiradiatus、下口鯰Hypostomus plecostomus的流通俗名,在部分地區俗稱為壯腰龍、壯腰魚、腰寶魚等,又叫琵琶鼠、垃圾魚。
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殘餌、污物而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故而得此名,又名吸盤魚、吸口鯰,學名叫甲鯰,原產于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經常可以看到。其最初因具有適應性強、易飼養、雜食性、耐低氧、起捕率高等特點,受到了廣大消費者和養殖者的歡迎。但是這種魚在國內沒有天敵,因為皮膚非常的硬、肉質非常粗糙,也不好吃,而且極易存活,并且大量繁殖,擠占了本土魚類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