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護師《婦產科護理學》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有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女性青春期開始的重要標志是月經初潮。青春期是指從月經初潮到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的時期。
2.卵巢是婦女性腺器官,具有生殖和內分泌功能,產生卵子和激素。
3.雌激素促進乳腺管的增生,而孕激素則在已有雌激素影響的基礎上,促進乳腺腺泡發育。
4.成年婦女的子宮長約7~8cm,重約50g,容積約5ml。
5.宮頸宮體相連處稱為峽部。子宮峽部長約lcm。
6.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兩塊髖骨組成。每塊髖骨又有髂骨、坐骨和恥骨融合而成。
7.中骨盆平面橫徑是指坐骨棘間徑,平均值是lOcm。
8.卵巢的周期性變化中卵泡期一般為l0~14天。排卵多發生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日左右,排卵后7~8日黃體成熟、9~10日黃體開始萎縮,黃體期一般為14日。
9.卵巢表面無覆膜。
10.正常骨盆的形態是骨盆的入口平面呈橫橢圓形,中骨盆平面呈縱橢圓形,出口平面呈兩個不同平面的三角形。
11.骨盆的兩對重要韌帶: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骶棘韌帶寬度即坐骨切跡寬度,是判斷中骨盆是否狹窄的重要標志。
12.排卵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之前l4日左右。
13.月經周期的調節主要通過下丘腦、垂體和卵巢的激素作用。
14.下丘腦性調節激素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和生乳素抑制激素,垂體相關的調節激素包括促卵泡素和促黃體生成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屬于卵巢分泌的激素。
15.女性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卵巢。
16.子宮借助于4對韌帶以及骨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支托作用,來維持正常的位置。
17.圓韌帶有維持子宮前傾位的作用。
18.闊韌帶維持子宮在盆腔的正中位置。
19.主韌帶是固定子宮頸正常位置的重要組織。
20.子宮骶骨韌帶間接保持子宮于前傾的位置。
21.與女性生殖器官相鄰的器官有膀胱、尿道、輸尿管、直腸、闌尾。
22.受精卵著床后的子宮內膜稱蛻膜。
23.血容量于妊娠6周起開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時達高峰,約增加35%,維持此水平至分娩。
24.卵子從卵巢排出后,正常受精部位在輸卵管壺腹部。
25.底蛻膜是與囊胚及滋養層接觸的蛻膜。
26.包蛻膜是覆蓋在胚泡上面的蛻膜。
27.真蛻膜是除底蛻膜、包蛻膜以外的覆蓋子宮腔表面的蛻膜。
28.孕早期可以確診早孕的是B超顯示胎心。
29.臍帶內有一條管腔大而管壁薄的臍靜脈和兩條管腔小而管壁厚的臍動脈。
30.胎兒身體縱軸與母體身體縱軸之間的關系稱胎產式,兩軸平行者稱縱產式,兩軸垂直者稱橫產式。
31.最先進入骨盆入口的胎兒部分稱為胎先露,縱產式有頭先露、臀先露、面先露、枕先露等,橫產式有肩先露。
32.目前我國圍產期的時間規定是孕滿28周至出生后7天。
33.一般初孕婦開始自覺胎動的時間是在妊娠的第18周。
34.超聲檢查最早在5周可見到有節律的胎心搏動和胎動。
35.胎盤在妊娠6周開始,妊娠l2周基本形成。
36.停經是妊娠最早的臨床表現,但不是確診的依據。
37.胎動計數是孕婦自我監護胎兒宮內情況的一種重要手段,監測胎動可判斷胎兒在宮內的狀態。
38.我國推薦的產前檢查應于確診早孕開始第一次檢查,自妊娠20周開始規律產檢,妊娠28周前每4周檢查一次,妊娠28周后每2周檢查一次,妊娠36周起每周檢查一次。鞏屬高危妊娠者,酌情增加檢查次數。
39.胎心聽診應該在胎兒背部稍靠上方聽的最清楚。
40.骶恥外徑測量的是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至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距離,正常值為l8~20cm。
41.髂棘間徑測量的是兩側髂前上棘外緣間的距離,可間接推測骨盆入口橫徑的長度。
42.胎兒先露部的指示點與母體骨盆前、后、左、右、橫的關系,稱為胎方位。
43.新生兒娩出后應首先清理呼吸道。
44.新生兒Apgar評分的五項依據是心率、呼吸、肌張力、皮膚顏色、喉反射。
45.軟產道是由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及骨盆底軟組織構成的彎曲管道,子宮下段由子宮峽部發展而成。
46.臨產后的主要產力是子宮收縮力。
47.新生兒出生后應在30分鐘之內進行早吸吮、早接觸、早開奶。
48.胎頭雙頂徑進入骨盆人口平面,胎頭顱骨最低點接近或達到坐骨棘水平稱為銜接(入盆)。
49.枕左前位胎頭人盆銜接時的徑線是枕額徑。
50.臨產觀察先露下降程度的標志是坐骨棘水平。
51.子宮收縮具有節律性、對稱性和極性以及縮復作用的特點。
52.節律性是指子宮收縮由弱變強,持續一段時間后由強變弱,直至消失,子宮肌肉恢復松弛,間歇一段時間后開始下一次宮縮的現象。
53.極性是指子宮收縮以子宮底部為最強最持久,向下則逐漸減弱的特點。
54.縮復作用是指子宮收縮時子宮體部肌纖維縮短變寬,間歇時肌纖維雖有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復到原來強度的現象。
55.第一產程又稱宮頸擴張期。從開始出現間歇5~6分鐘的規律宮縮到宮口全開。
56.第一產程初產婦約需ll~12小時,經產婦約需6~8小時。
57.產褥早期因子官收縮引起下腹部陣痛,又稱產后痛。
58.會陰有側切傷口的產婦,宜取健側臥位。
59.新生兒在出生后2~3天出現生理性黃疸.持續4~10天后自然消退。
60.產后當日,官底在臍平或臍下一橫指,產后第一天,由于宮頸外口升至坐骨棘水平使宮底上升至平臍,以后每日下降l~2cm(一橫指),至產后l0日降入骨盆腔內,在恥骨聯合上方捫不到宮底。
61.產后2小時重點評估子宮收縮情況、宮底高度、膀胱的充盈度、陰道流血量等。
62.胎盤附著面的子宮內膜完全修復需到產后6周。
63.一般情況下產婦在產后6周內應該禁止性生活。
64.會陰傷口部位有硬結發生時用95%乙醇或50%硫酸鎂濕熱敷。
65.如會陰切口處疼痛劇烈或有肝門墜脹感應懷疑陰部傷口血腫。
66.新生兒的吸吮動作可以刺激、反射性促進乳汁分泌。
67.產后1周子宮頸外形及子宮頸內口完全恢復至非孕狀態。
68.產后4周時子宮頸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
69.新生兒出生時呼吸頻率約為30~40次/分。
70.新生兒出生后體重下降,能恢復到出生時體重的時間是7~l0天。
71.新生兒出生后48~72小時出現黃疸,稱為生理性黃疸。
72.正常新生兒臍帶脫落的時間,發生于出生后4~7天。
73.生理性黃疽消退的時間為嬰兒出生后7~10天。
74.胎兒窘迫的主要表現為胎心音改變、胎動異常及羊水胎糞污染或羊水過少,嚴重者胎心消失。
75.急性胎兒窘迫多發生在分娩期,主要表現為胎心率加快或減慢,羊水胎糞污染和胎兒頭皮pH值下降等。
76.Apgar評分4~7分的新生兒屬于輕度(青紫)窒息。
77.Apgar評分0~3分的新生兒屬于重度(蒼白)窒息。
78.重度新生兒窒息的臨床表現有:新生兒皮膚蒼白;口唇暗紫;無呼吸或僅有喘息樣微弱呼吸;心跳不規則;心率<80次/分且弱;對外界刺激無反應;喉反射消失;肌張力松弛。
79.在處理窒息新生兒時,必須在清理呼吸道后,確認呼吸道通暢后進行人工呼吸,同時給氧氣吸人。
80.胎兒急性缺氧早期胎動特點是躁動。
81.羊水過多是指妊娠的任何時期,羊水量超過2000ml。
82.異位妊娠包括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宮頸妊娠及闊韌帶妊娠等。
83.異位妊娠中,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占異位妊娠的95%左右。
84.高危妊娠的概念足妊娠期有個人或社會不良因素及有某種并發癥或合并癥等可能危害孕婦、胎兒及新生兒或者導致難產者。
85.過期妊娠的概念是指妊娠達到或超過42周末。
86.引起輸卵管妊娠的最常見原因是輸卵管炎。
87.妊娠滿28周不滿37周終止者,稱為早產。
88.妊娠28周前結束者稱為流產。
89.正常足月產是指妊娠滿37周到不足42周結束者。
90.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生理變化是全身小動脈痙攀。
91.硫酸鎂是目前治療中、重度妊高征的首選解痙約物。
92.應用硫酸鎂最先出現的中毒表現是膝反射減弱。
93.硫酸鎂中毒反應時,可以靜脈推注l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進行解毒。
94.子癇發生后,首先應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并立即給氧。
95.早期流產是指發生于孕12周以前者。
96.晚期流產發生于妊娠l2周以后者。
97.對于不全流產孕婦,一經確診,護士需及時做好清除宮內殘留組織的準備。
98.胎盤早剝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多有誘因,突然發生腹部持續性疼痛,伴有或不伴有陰道出血。
99.胎盤早剝主要病理變化是底蛻膜出血,形成血腫,使胎盤自附著處剝離。
100.糾正休克、及時終止妊娠是處理胎盤早剝的原則。
101.前置胎盤是指孕28周后若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覆蓋宮頸內口處.其位置低于胎兒先露部。
102.前置胎盤主要特點是無誘因、無痛性反復陰道流血。
103.完全性前置胎盤:子宮頸內口全部為胎盤組織所覆蓋。
104.部分性前置胎盤:子宮頸內口部分為胎盤組織所覆蓋。
105.邊緣性前置胎盤: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邊緣不超過子宮頸內口。
106.診斷前置胎盤最可靠而安全的方法是B超檢查。
107.前置胎盤患者的治療原則是:止血、糾正貧血和預防感染。
108.診斷為早產臨產的依據是妊娠晚期子宮收縮規律(20分鐘≥4次),伴宮頸管消退≥75%以及進行性宮口擴張2cm以上。
109.妊娠足月時羊水量少于300ml稱為羊水過少。
110.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心功能Ⅲ級或以上者不宣哺乳。
111.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臨近產期有出血傾向可用維生素K。
112.妊娠合并重癥病毒性肝炎,服用廣譜抗生素的目的是抑制大腸桿菌、減少氨的吸收。
113.為了防止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孕婦發生產后出血,應注意使用催產素加強宮縮,產前考慮使用維生素K,加強凝血功能。
114.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產后的最初3天內,是患有心臟病的孕婦最危險的時期。
115.肝炎病人原則上不宜懷孕。
116.妊娠期間孕婦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也易使原有的肝病加重。
117.對妊娠合并肝炎患者不宜哺乳者,可口服生麥芽沖劑或乳房外敷芒硝回乳,不宜使用雌激素回乳。
118.糖尿病孕婦不宜口服降糖藥物,胰島素是其主要的治療藥物。
119.血紅蛋白 120.單純扁平骨盆,骨盆外測量小于正常值的徑線是骶恥外徑。
121.協調性宮縮乏力的表現是子宮收縮具有正常的節律性、對稱性和極性,但收縮力弱,宮縮壓力低,持續時間短,間歇期長且不規律。
122.急產是指總產程在3h內。
123.女性中骨盆和骨盆出口狹窄,人口正常。屬于漏斗骨盆。
124.在第一產程中,從富口開大3cm開始至宮口開全稱為活躍期。
125.初產婦第一產程活躍期延長是指活躍期時間超過8小時。
126.活躍期停滯:進入活躍期后,宮口不再擴張2小時以上。
127.第二產程初產婦超過2小時,經產婦超過l小時尚未分娩,稱第二產程延長。
128.第二產程中胎頭下降無進展達l小時稱第二產程停滯。
129.總產程超過24小時稱滯產。
130.胎兒出生體重達到或超過40009者,稱巨大胎兒。
131.可疑頭盆不稱或有輕度頭盆不稱者,在嚴密監護下可以試產2~4小時。
132.潛伏期超過l6小時稱潛伏期延長。
133.不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的處理原則是恢復子宮收縮的協調性,可酌情給鎮靜劑,禁用縮宮素。
134.骨盆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狹窄,每個平面徑線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稱為均小骨盆。
135.骨盆出口狹窄者不宜試產,若出口橫徑與后矢狀徑之和大于l5cm,多數可經陰道分娩;兩者之和為13~15cm者,多數需陰道助產。
136.孵先露是最常見的胎位異常。
137.發生胎膜早破后,應注意指導產婦預防臍帶脫垂的發生,所以要抬高臀部或者至少要保持平臥位。
138.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超過500ml稱為產后出血。
139.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胎盤、胎膜殘留。
140.產后出血的產婦,應積極促進宮縮和止血,包括按摩子宮、使用催產素和壓迫止血等。
141.產褥感染的表現最常見的是急性子宮內膜炎。
142.產褥感染豹概念是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變化。
143.子宮復原不全引起的晚期產后出血多發生在產后2~3周。
144.晚期產后出血多于產后1~2周內發生,也可推遲至6~8周甚至于10周內。
145.產后抑郁的病因包括分娩后垂體激素的急劇下降,對母親角色的認同缺陷,情緒不穩定,人際關系困難,家庭經濟負擔以及遺傳因素等。
146.生育史的表示方式為:足月產早產一流產一現存子女數。
147.未婚、陰道閉鎖或月經期婦女不宜做雙合診檢查。
148.滴蟲性陰道炎的典型陰道分泌物特點是陰道稀薄的泡沫狀白帶。
149.陰道分泌物懸滴法是取典型陰道分泌物混于生理鹽水或10%KOH溶液中,找到滴蟲或真菌菌絲即可確診,是診斷滴蟲性陰道炎和假絲酵母菌性陰道炎的常用方法。
150.宮頸糜爛根據糜爛深淺程度分為單純型、顆粒型、乳突型。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