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北京連發高溫黃色預警。出門就進“桑拿房”,對于外出的人來說,這種天氣毫無舒適可言。有市民反映,乘坐多家公司的出租車時發現,這些出租車的車窗上都沒有貼防曬膜。雖然車里開著空調,但涼爽度仍不盡如人意,詢問司機后得知,北京市的出租車有要求不允許貼膜。“可這樣實在太曬了,如果能貼上膜,感覺能好很多啊。”
其實,關于出租車“禁膜”的討論一直都存在。出租車司機劉先生最近在致電12345熱線時也反映:“我已經把空調開到最高檔位了,但因為車窗沒貼膜,車里還是很難維持在一個舒適的溫度,我們師傅備受熱烤,乘客也會有不滿。”
出租車到底能不能貼膜?有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的哥乘客飽受暴曬之苦
“出租車一開起來,很長時間都會暴露在日光下。一旦空載時為了省油或省電把空調關小些,車內的溫度很快就會升上來。這時要是恰好接了單,就會被乘客抱怨車內溫度高,太陽曬。不光我們的哥要想各種防曬的招兒,乘客也經常在車上用帽子、文件夾等物品遮陽。”出租車司機馬師傅說到。
因為要開空調,出租車夏天每百公里要多耗1升多油,按一天跑400公里左右算,就要多花三十多元,一個月算下來光在制冷這一項上就要花上近一千元的油錢。
車膜能隔熱但被禁止貼
隔熱、防紫外線……出租車貼膜好處不少,為什么要禁止呢?有著10多年從業經驗的出租車司機鄭師傅告訴記者,據他所知,禁膜的要求主要出于兩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司機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則是擔心車窗膜會阻礙司機視線影響行車安全。
“貼上膜,車里溫度起碼能低一兩度,無論司機還是乘客都能舒服點。”鄭師傅說。為了驗證車窗膜的效果,記者將一輛貼有防曬膜的私家車與鄭師傅未貼膜的出租車同時停放至陰涼處,打開冷風待車內溫度降至同一水平后,關閉制冷將兩輛車并排停放在太陽下。10分鐘后,記者用測溫槍先后測量兩輛車的車內溫度。私家車內的溫度達到了34.8℃,出租車內的溫度則為37.6℃。不僅在數據上,兩輛車的溫差就有2.8℃,記者坐進車后也實際感受到,出租車內明顯更悶熱。
防曬與安全該如何兼顧
針對巡游出租車是否能貼膜的問題,交通運輸部干部管理學院法學教授張柱庭表示,汽車車窗玻璃遮陽膜是在2000年前后出現的,作為一種新事物,當時并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遮陽膜的樣式、質量也都參差不齊。而作為公共交通出行工具的巡游出租車,對于安全系數又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才有了禁止貼膜的相關要求。2016年,網約車出現后,北京沒有對網約車是否要和出租車一樣禁止貼膜進行明確要求,所以,現在可以看到很多網約車都是貼了遮陽膜的。
張柱庭認為,巡游出租車是否貼膜,需要滿足三個條件:首先,需要制定一個兼顧防曬與行車安全的遮陽膜標準,否則貼上膜后防曬的問題可能解決了,但行車安全方面的問題又可能上升。其次,巡游出租車作為大眾出行頻繁搭乘的交通工具之一,與私家車相比應該有著更高的安全要求。粘貼在出租車上的遮陽膜應該具有統一的高標準,且在價格上也要能被廣大出租車司機接受。當以上兩點都滿足時,相關部門應當出臺明確的政策法規,確保巡游出租車能夠統一安裝合格的產品并對其進行監管,防止亂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