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在總額法下,收到政府補助款最終全額確認為收益
B.凈額法是將政府補助作為相關成本費用的扣減
C.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經濟業務實質,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
D.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一定計入營業外收入
2.2018年1月20日,甲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以出讓方式取得一宗土地使用權,實際成本為9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0年,無殘值。2018年2月2日,甲公司在上述地塊上開始建造商業設施,建成后作為自營住宿、餐飲的場地。2019年9月20日,商業設施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共發生建造成本6 000萬元。該商業設施預計使用年限為20年。因建造的商業設施部分具有公益性質,甲公司于2019年5月10日收到國家撥付的補助資金30萬元。假定甲公司采用總額法核算政府補助,則下列各項關于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項會計處理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政府補助收到時確認為遞延收益30萬元
B.政府補助收到時確認為當期營業外收入30萬元
C.取得該土地使用權時支付的金額900萬元計入房地產開發成本
D.商業設施所在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取得時應計入管理費用
3.甲公司是上市公司,乙公司是甲公司的控股股東。2019年,乙公司與甲公司及其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達成三方協議,由乙公司先支付給縣政府3 000萬元,再由縣政府以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的形式支付給甲公司。下列關于甲公司收到縣政府撥付的3 000萬元的會計處理中,正確的是()。
A.應確認其他收益3 000萬元
B.應確認資本公積3 000萬元
C.應確認主營業務收入3 000萬元
D.應確認遞延收益3 000萬元
4.2019年1月10日,甲公司收到專項財政撥款120萬元,用以購買研發部門使用的某特種儀器。2019年6月20日,甲公司購入該儀器后立即投入使用。該儀器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甲公司采用總額法核算政府補助,不者慮其他因素,2019年度甲公司應確認的其他收益為()萬元。
A.12
B.11
C.7
D.6
5.【多選題】下列關于會計政策及其變更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會計政策涉及會計目標、會計基礎和具體會計處理方法
B.變更會計政策表明以前會計期間采用的會計政策存在錯誤
C.變更會計政策應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D.本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與前期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采用新的會計政策,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6.【多選題】下列事項中,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有()。
A.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方法由總額法改為凈額法
B.將賬齡在1年以內應收賬款的壞賬計提比例由5%提高至8%
C.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由先進先出法改為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D.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喪失了對子公司的控制權導致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方法由成本法轉變為權益法
7.【多選題】甲公司專門從事大型設備制造與銷售,設立后即召開董事會會議,確定有關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事項。下列各項關于甲公司董事會確定的事項中,屬于會計政策的有()。
A.對聯營企業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
B.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
C.按照生產設備預計生產能力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
D.存貨計價方法由移動加權平均法改為先進先出法
8.【多選題】下列項目中,屬于會計政策的有()。
A.所得稅費用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
B.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
C.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
D.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
9.【多選題】下列屬于前期差錯包含的內容有()。
A.會計記錄錯誤
B.應用會計政策錯誤
C.疏忽或曲解事實產生的影響
D.舞弊產生的影響
10.【判斷題】考慮所得稅的情況下,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購買日編制合并報表時,子公司評估增值的存貨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影響商譽的金額。()
11.【判斷題】若本期期末無內部應收賬款,則本期合并財務報表一定不存在內部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抵銷的問題。()
【答案與解析】
1.D。解析: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或沖減相關損失,D項錯誤。
2.A。解析: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該計入遞延收益,A項正確,B項錯誤;為建造自用商業設施取得該土地使用權時支付金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C項和D項錯誤。
3.B。解析:甲公司獲得的3 000萬元“政府補貼”最終由其控股股東乙公司承擔,縣政府將乙公司提供的款項以“政府補貼”名義轉交給甲公司,縣政府只是形式上履行了政府補貼程序,實質上并不是政府無償給予,此款項不符合政府補助定義中的“從政府無償取得”的特征,不能夠作為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該“政府補貼”實際出自其控股股東乙公司,是基于乙公司是甲公司控股股東的特殊身份才發生的交易,甲公司明顯地、單方面從中獲益,其經濟實質具有資本投入性質,應計入資本公積。
4.D。解析: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在收到款項時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總額法核算下自資產開始折舊時起,在資產使用壽命內分期攤銷計入其他收益,所以2019年度甲公司應確認的其他收益=120/10×6/12=6(萬元)。
5.CD。解析:會計政策與會計目標無關,A項錯誤;會計政策變更,并不意味著以前期間的會計政策是錯誤的,只是由于情況發生了變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使得變更會計政策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B項錯誤。
6.AC。解析:B項,屬于會計估計變更;D項,由于處置股權導致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方法的改變,屬于新的事項,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方法的變更、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改變均屬于會計政策變更,故A、C項正確。
7.ABD。解析: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屬于會計估計,C項不正確。
8.AD。解析: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的判斷均屬于會計估計的內容,B項和C項錯誤。
9.ABCD。解析:前期差錯通常包含以下三方面:會計記錄錯誤;應用會計政策錯誤;疏忽或曲解事實以及舞弊產生的影響。
10.√。解析:存貨評估增值會導致存貨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屬于負債,減少被投資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商譽=合并成本-購買日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母公司對子公司持股比例從而間接影響了商譽的金額。
11.×。解析:即使本期期末無內部應收賬款,也可能涉及壞賬準備期初數抵銷的問題。如連續編制合并報表時,上期期末抵銷的壞賬準備,在本期仍應作抵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