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到底該如何啟蒙教育呢?不知道的小伙伴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啟蒙教育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影響深遠。黃金期在3歲前,之后的十多年時間也是關鍵期。從出生到進入青春期,都可以稱作啟蒙教育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有極強的可塑性,教育在這一階段最能表現它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從前往后,逐漸遞減。
啟蒙教育主要有兩個方面:智力啟蒙,情感啟蒙。
1、智力啟蒙第一要訣是語言輸入
人是用語言來思維的,語言的清晰度和思維清晰度完全呈正相關。落實到具體的操作上,其實非常簡單,不外乎就是多和孩子說話,盡早帶著孩子進入閱讀和背誦。
這項工作要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去做。弱小的嬰兒似乎聽不懂語言,有的家長就很少跟孩子說話,這是在誤失良機。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從孩子出生第一個月,就要凡事跟他說說。
比如喂奶時說:“寶寶餓了嗎?媽媽現在給你喂奶。”喂奶過程中還可以隨便嘮叨些話,比如“哦,你昨天吃奶時撒尿了,把媽媽衣服都尿濕了,今天沒尿,干干凈凈的”,以此類推,穿衣、睡覺、曬太陽等,都可以成為說話內容。
嬰幼兒和成人的語言交流有兩種功能,一是刺激大腦發育,二是刺激心理發育。如果早期缺少語言交流,則孩子的智力發育水平和情感發育水平都會出現問題。比如“狼孩”,因為從小沒有獲得人類語言刺激,智力出現永久的損害,即使回到正常人類社會,也不可能恢復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并且壽命也比較短。人的壽命和智商呈正相關,這已是被研究和社會經驗證實的。
要注意的是,和孩子說話的目的是交流,所以不要過分刻意,以免變成嘮叨和噪音。偶爾不想說也可以不說,否則的話,時間長了自己也嫌煩,而孩子是能體會到母親的情緒的,情緒交流也是啟蒙教育的一部分。
2、情感啟蒙第一要訣是多和孩子接觸
父母要盡可能多地和孩子相處,在相處中要多抱抱孩子,多撫摸孩子,避免孩子產生“皮膚饑餓”。父母溫暖的懷抱是智力發育的東風,是情感發育的沃土,也是肌體發育的營養品。
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婦女因為勞動的需要,經常把孩子背在身后的筐中或用綁帶綁在身上,孩子的雙腿大部分時間是受束縛的,無法活動,但他們到一歲半左右時,能很自然地像全世界所有的兒童一樣學會走路。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對幾千個家庭進行了研究,他發現,兒童的智力發展和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有巨大的依存關系。尤其在3歲前,如果母親和孩子交流得少,交流內容簡單,孩子是在情感和智力活動都比較貧乏的狀態中長大,那么孩子的智商就會偏低,行為也容易出現偏差。
3、盡早培養孩子閱讀興趣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發展其智力,讓其智力不單以加法增長,而是以乘法遞增的最好、最簡單的辦法。
從孩子一兩歲開始,就可以嘗試幫孩子建立語言和文字間的聯系。盡早認字并進入閱讀,這對兒童早慧作用十分明顯。傳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其象征意義十分深刻。文字的出現于人類來說是件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人從此不再蒙昧,開始有了洞悉世界、俯仰乾坤的能力——文字的力量,于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在各類杰出人物中,你可以找出不少學歷不高的,但你幾乎找不到不愛閱讀的。
電子時代信息太多,吸引孩子的東西也太多,如果孩子基礎識字任務完成得太晚,閱讀興趣沒有在早期建立,很可能孩子會一直停留在不愛閱讀、淺閱讀的水平上。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培養起了閱讀興趣,長大后博覽群書,那么父母對孩子的智力啟蒙就不僅是合格,而是令人羨慕了。
家長不要強行讓孩子安靜地聽故事,也不要打開一本書就必須從前往后講,孩子翻哪頁就講哪頁,或感覺他不想聽就不再講,來日方長,順其自然,不要讓孩子覺得講故事是件令人厭倦的事,孩子和家長的互動始終愉快就好。至于撕書,就讓他撕幾本,他在用小手感覺世界,“撕”也是閱讀的一種。
4、培養孩子愛運動的習慣
在早期教育中,還應該特別注意培養孩子愛運動的習慣。就像運動可以促進肌肉骨骼生長一樣,運動也可以促進大腦新細胞的生長,促進智力發育。這方面興趣的培養和其他興趣的培養一樣,要注意這幾個方面:家長的表率做得如何,家庭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內容,是游戲還是任務,孩子從中感覺到的是快樂還是壓力。
智力啟蒙的分支還有數理啟蒙、藝術啟蒙等,道理都是一樣的,都最好在愉快的游戲中進行。圓圓小時候,我們和她玩“開小賣部”游戲,鍛煉她的數學計算能力,后來有些家長也采用類似的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