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繡是廣州刺繡和潮州刺繡的總稱,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起源于唐代。粵繡以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針法多樣,以善于變化的藝術特色而聞名。
1、歷史
廣繡是發源于廣州及其古屬地南海、番禺、順德等地的民間刺繡工藝,與潮州刺繡合稱粵繡,與湘繡、蜀繡和蘇繡并稱中國四大名繡。循著這一具有濃郁嶺南風味的藝術品游覽廣州,正如觸摸千年古城的文脈。
2、流派
粵繡包括潮繡和廣繡兩大流派,因而其針法也因其流派的不同而不盡相同。
(1)廣繡
廣繡的針法主要有7大類30余種,包括直扭針、捆咬針、續插針、輔助針、編繡、饒繡、變體繡等以及廣州釘金繡中的平繡、織錦繡、饒繡、凸繡、貼花繡等6大類10余種針法。
(2)潮繡
潮繡有60多種釘金針法以及40余種絨繡針法,同時,藝人還運用了折繡、插繡、金銀勾勒、棕絲勾勒等多種技巧,使潮繡在 繡、釘、墊、貼、拼、綴等技藝上更趨完善,產生平、浮、突、活的藝術效果。
3、特色
粵繡構圖豐滿,繁而不亂;圖案工整,富于夸張;色彩艷麗,對比強烈;針法多樣,善于變化。粵繡運用水路的獨特技法,使繡出的圖案層次分明,和諧統一。水路,即在每一相鄰近的刺繡面積之間,在起針和落針點之間留出約0.5mm的等距離,從而在繡面形成空白的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