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釋放壓力
荷蘭烏德勒支大學的獸醫克勞迪婭·芬克是近年來關注收容所貓咪壓力水平的研究者之一。在荷蘭一家動物收容所內,她將新到來的家貓分成了兩組,給其中一組提供了箱子,另一組則沒有。她發現兩組貓咪的壓力水平出現了顯著的差異。在新的環境中,那些獲得了箱子的貓明顯適應得更快,壓力水平也低得多,更愿意和人類進行互動。
2、在安全的地方躲避問題
貓似乎并沒有發展出像其他更適應群居的物種一樣的沖突解決策略,因此它們可能通過回避對方或減少活動來避免激烈的遭遇戰。因此,貓更傾向于逃避問題,而不是去解決問題。在這個意義上,一個箱子常常代表著安全區,一個所有焦慮、敵意和不必要的關注都會統統消失的地方。
3、為了取暖
機智的觀察者會發現,貓不僅喜歡箱子,而且還會在許多古怪的地方放松。有些會蜷在洗手池里,有些則喜歡躲在鞋子、碗、購物袋、咖啡杯、空蛋盒和其他狹小局限的空間里。根據2006年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一份研究,家貓的熱中性帶(恒溫動物個體代謝量最小時的環境溫度范圍)是30到36攝氏度,在這一范圍內貓會感到舒適,不用產生多余的熱量來保持體溫,或消耗代謝能量來降溫。瓦楞紙板是很好的隔熱材料,狹窄的空間使貓不得不蜷成一團,反過來有助于它保存熱量。事實上,國家研究委員會的這項研究還發現,大多數貓窩的周圍溫度都在22攝氏度左右,比貓的熱中性帶的最低值還低差不多10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