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點普遍預計,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完成8%左右的增長。而根據(jù)中國社科院、世界銀行等研究機構的預測,均顯示2022年中國經(jīng)濟增速將超過5%,未來一片光明。
2021年,受歐美財政貨幣政策刺激、海外供需錯位、國內產業(yè)鏈體系完善、疫情波動產生的供給替代效應的影響,中國進出口超預期增長。
美元計價下,2021年11月中國出口金額同比增長22.0%。即使剔除季節(jié)因素影響,11月中國出口金額仍超3000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
價格因素對進出口高增速有較大貢獻。11月,除稀土、汽車以及箱包等個別商品外,多數(shù)主要出口商品價格增速仍大幅高于數(shù)量增速。
具體來看,2021年升級類消費品的零售額增速較快,而中低端消費品尚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原因可能是收入分化加劇。在疫情擾動下,線下消費場景依然承壓,餐飲收入跟隨疫情變化波動。同時,網(wǎng)上零售紅利正在減退。
2022年,支撐消費較快恢復的因素增多。華泰證券研究所預測稱,至2022年春季,穩(wěn)增長措施可能進一步豐富,電動車、家電、農業(yè)電氣化等消費都有可能獲得專項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