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資產是什么意思?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遞延資產是指本身沒有交換價值,不可轉讓,一經發生就已消耗,但能為企業創造未來收益,并能從未來收益的會計期間抵補的各項支出。
遞延資產屬于資產類性質的賬戶,用于核算企業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當在以后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遞延資產主要是指遞延費用,主要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及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以及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其他支出。
該賬戶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遞延費用;貸方登記按規定期限分期平均攤銷額;借方余額反映尚未攤銷遞延資產的價值。
對遞延資產進行評估,其主要依據有三個。
1、遞延資產未來可產生效益的時間,應作為對其評估的主要依據。
2、遞延資產在未來單位時間內(每年、月)可產生的效益或可節約的貨幣支出額,取決于遞延資產發生時預付費用的數額、預付費用取得某項服務權利持續的時間和評估基準日后該項服務權利尚剩余的時間。
3、遞延資產在評估基準日后所能產生的效益,是否需要考慮其貨幣時間價值,主要應根據新的產權主體在未來受益期的長短。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整理出來的,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