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相關媒體報道,擁有近三十年執教經驗的老教師觀察到,在近五屆的一年級學生中,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對錢幣缺乏認知。這些孩子們不僅不認識各種面額的錢幣,更不清楚如何正確使用,甚至對于“換錢”和“找錢”這些基本金融概念也一無所知。這一現象使得小學課程中的《認識人民幣》一章顯得尤為重要。
-
據“福州公安”微信公眾號的詳盡解讀,那些被某些人贊譽為“聰明藥”的藥品,如利他林、莫達非尼以及阿德拉,實際上帶有很大的成癮風險,且其耐受性和副作用均不容忽視。市面上有些聲音宣揚這些藥物能“提升記憶力”和“提高學業成績”。
-
鄂爾多斯一名17歲的女孩在經歷了校園霸凌后選擇轉學,然而霸凌者的家長卻持續舉報她違規借讀,導致她現在面臨可能失學的困境。當地婦聯已經表示將介入此事,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援助。
-
近日,山西太原中北大學一名學生因家中遭遇不幸,急需請假回家處理喪事,他計劃在家停留五天以平復情緒并處理相關事務。盡管他的班主任和教學科均已同意其請假申請,但最終卻遭到了學院老師李某某的拒絕。李老師給出的假期限制為最多三天,這一決定隨即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批評,許多網友指責學院老師的決定缺乏人情味。
-
近期,“燃燒我的卡路里”成為大學校園的新風尚,北京大學引領了這一潮流,為本科生特別開設了一門體育必修課——《體能提升:運動與膳食》。這門課程在大學生中享有“減肥神課”的美譽,與傳統體育課迥然不同,其核心目標是指導學生以科學和健康的方式減重。該課程實施兩年來,成果顯著,已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成功減重5%以上,更有學生在一學期內驚人地減重了30斤。
-
重慶巴蜀小學三年級的女孩徐紫琪,因一次參觀汶川地震遺址的經歷,心生靈感,進而研發出一種具有抗震功能的桌椅,不僅獲得了國家專利,還在近日的班級展示中大放異彩。
-
近期,網絡上熱傳了一則短視頻:在湖南常德,一個年僅14歲的少年在幫助做環衛工的媽媽清掃街道。少年坦然地表示,幫媽媽做事并不丟人,他堅信勞動是最光榮的,不做事才是真正的丟人。網友紛紛點贊,稱贊他的孝順和帥氣。
-
近日,一則關于上海一位女生曬出其八年級妹妹收到的一支價值888元的點陣筆的消息,在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款被稱為“監督筆”的點陣筆,內置了先進的攝像頭,當學生在特制的紙張上書寫時,它能夠實時將書寫內容傳輸給教師,實現遠程監督學習。據了解,這支筆是由學校免費提供給學生的,學校方面表示,告知學生筆的價值,是希望他們能更加珍視這一特殊的學習輔助工具。
-
近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中心揭曉了《2023-2024年網絡文學平臺價值研究報告》,并召集了一次專家研討會。該報告和研討會聚焦于網絡文學發展的新動態和新增值,旨在為網絡文學產業的穩健、有序成長提供有益的指導。據報告披露,至2023年末,我國網絡文學閱讀市場規模已達到驚人的404.3億,較前一年同期增長了3.8%。
-
近日,有網友稱,云南新西南技工學校強制學生去工廠打螺絲,并且每小時克扣學生9元作為學校利潤。此事引發關注。據一份名為《云南新西南技工學校學生-結算表》的文件圖片,除了姓名、夜班補貼、應發薪資等具體信息,文件里還設有“學校利潤9元/小時”一欄,標明了每名學生對應的金額。
-
2024年4月2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公安局網安大隊成功破獲一起網絡謠言案件。根據法律規定,制造并散布網絡謠言的龔某受到了行政處罰,相關不實信息也被及時刪除。
-
“超過晚上9:30,未完成的作業可暫停”——廣西南寧一所小學近日實施的新教育規定,在家長群體中激起了熱烈的討論。根據這項新規定,學校明確要求學生在每晚9:30之后停止做作業,以確保他們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即使作業未能完成,學生第二天也不會受到老師的責備。學校方面表示,此舉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學生的睡眠和身心健康。
-
近日,一起涉及蘇州一小學發放“早產面包”的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據學生家長爆料,3月26日當天,學校給學生發放的面包上標注的生產日期竟然是3月27日,這一情況立即引發了家長們的擔憂和質疑。
-
最近,山東青島的青島科技大學因為一項慷慨之舉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學校官方消息,他們向師生們免費發放了高達45000雙的跑鞋,這一消息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眾多網友紛紛表示羨慕。
-
近日,江蘇泰州姜堰二中女廁所事件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引發了廣泛關注。據網友爆料,一名高三男生竟然在女廁所內安裝攝像頭,并涉嫌傳播相關視頻,這一事件引起了極大的憤慨和擔憂。
-
3月14日,武漢大學內發生一起游客與學生之間的激烈沖突事件,該事件迅速在網絡上傳播,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視頻中顯示,一輛懸掛鄂A牌照的奧迪車在校園道路上強行行駛,與騎電動車的學生和行人形成對峙,隨后發生了一場黑衣男子與綠衣男子的扭打,場面一度混亂。
-
近日,清華大學教授甘陽在接受采訪時,對當下大學的現狀表達了深度慮。他認為,如今的大學越來越呈現出工廠化的特征,院系則像是生產車間。這種現象源于大學的評價體系和內卷現象緊密相連,使得學生們疲于應對。
-
在鄭州這座繁華的城市中,有一對夫婦,楊強和他的妻子,他們過著平凡而安逸的生活。然而,他們的內心卻懷揣著對兒子未來的無限憧憬。他們有一個年僅六歲的兒子,他們渴望為他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童年,一個能夠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的童年。
-
張玉梅,一位58歲的高齡媽媽,在失去唯一的兒子后,選擇了勇敢地再生育。她的這一決定在當時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面對重重壓力,她堅定地走在了自己的道路上,最終成功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十年前,她那唯一的兒子因為車禍去世了,她整個人就像塌了天一樣,天天哭,夜夜哭,哭到最后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
-
3月7日,一段廣西河池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討論。視頻中的主人公,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孩哥”的男孩,因其抓蛇、拔牙甚至將蛇作為寵物帶到學校的行為而備受矚目。但在這段視頻的結尾,小孩哥在面對老師的教育時流下了眼淚,讓人看到了他內心的觸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