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春節的習俗里,大年初四可是有著特殊稱謂 ——“羊日”。這一天為啥和羊扯上關系,背后藏著諸多有趣傳說與深厚文化內涵。
傳說女媧創世時,初一到初六依次創造出雞、狗、豬、羊、牛、馬等牲畜,大年初四正是羊誕生的日子,所以這天被稱為 “羊日”。羊在古時人們心中地位頗高,它性格溫順、易于飼養,為人類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羊奶可供食用,羊毛能制成衣物保暖,羊皮還可做各類皮具,羊就像上天賜予的寶貴財富,人們感恩其對生活的滋養,便將初四鄭重定為 “羊日”。
從文化寓意來講,“羊” 通 “祥”,象征吉祥如意。在這新春佳節,人們盼著新一年諸事順遂,初四作為羊日,飽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愿。過去,初四還有迎灶神的重要習俗,灶神從除夕上天述職歸來,要重新入駐人間灶膛,守護家宅煙火、護佑飲食安康。此時羊的吉祥寓意與灶神護家的職責相得益彰,人們擺上供品,期望灶神與羊神共同庇佑新歲,家中豐衣足食、祥和美滿。
在民間,初四這天的活動也常與羊呼應。有些地方有 “送窮神” 習俗,把屋內清掃垃圾裝上小車,送出門倒掉,寓意送走窮困,迎接富裕。羊的富足意象融入其中,好似跟著羊兒,就能踏上財富之路;還有的鄉村會組織唱大戲等慶祝,演員們身著繡有羊圖案服飾登臺,舞臺上下一片喜樂,羊帶來的吉祥氛圍渲染著每個角落,讓年味兒在初四這天愈發濃郁。
大年初四 “羊日” 不只是簡單的時間標簽,它承載千年傳說、凝聚美好祈愿,串起華夏兒女對新春、對生活的熱望,每到這天,羊帶來的祥瑞就如春風,吹遍中華大地,開啟又一輪幸福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