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面包刺客”現象多次登上熱搜,關于烘焙食品高價格與大量浪費的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在西部某城市的一家面包店,店員透露每晚都會丟棄大量未售出的面包,這些精心制作的美食最終成為了濕垃圾。
據店員介紹,周一到周四,店內丟棄的面包數量之多,足以裝滿一整個麻袋;即便在周五至周日,丟棄的面包也能裝下半麻袋。這些面包的報損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部分會回廠再利用,例如與養殖企業合作,將剩余面包轉化為動物飼料;而另一部分則會被悄悄扔掉。
面包店的做法反映了當前烘焙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如何在追求品質與口感的同時,減少浪費和損失。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追求,烘焙食品市場日益繁榮,但這也帶來了大量面包等烘焙食品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浪費問題。
面包店為什么要浪費這么多面包呢?原來,面包店的浪費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保質期短。面包是一種易變質的食品,一般只能保存24小時,過了保質期就不能再賣了,只能處理掉。面包店為了保證面包的新鮮和品質,一般都會提前制作好面包,然后在柜臺上展示,等待顧客購買。但是,由于顧客的需求和喜好不一,面包店很難預測每種面包的銷量,往往會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導致一些面包賣不出去,只能在關門前扔掉。
消費者挑剔。面包店的顧客往往對面包的外觀和口感有很高的要求,他們喜歡選擇那些看起來漂亮,摸起來軟,聞起來香的面包,而對那些看起來普通,摸起來硬,聞起來淡的面包不感興趣。這就導致了一些面包因為不夠吸引人,而被顧客忽視,最終被面包店扔掉。
法律規定。面包店的浪費還和一些法律規定有關,比如《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保證食品的安全,不得生產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否則將受到罰款或吊銷許可證的處罰。這就意味著,面包店不能將過期的面包再次出售,也不能將其捐贈給有需要的人,只能將其當作垃圾處理掉。